时间: 2020-09-26 08:50:36 来源:北纬网
墓前石兽 高华康摄
穆坪土司墓牌坊
土司遗迹 高华康摄
从头人之女到土司之妻,她的人生因才貌而改变。后来,又因丈夫的战功而被朝廷授予“一品夫人”。遭受丧夫之痛后,她又承担着辅佐两个儿子的责任。
她就是王夭夭,雅安历史上唯一一名女土司。
在她执政期间,穆坪土司的势力范围最大,是四川西部少数民族中最强大的土司。至今,她的事迹还在宝兴民间广为流传。
头人之女 才貌双全
宝兴县城,一幢古色古香的土司衙门向过往游客证明着曾有的辉煌。
在“熊猫古城”的一座小山岗下,指示牌上写着“穆坪土司遗址”字样。上了年纪的当地人叫这里“土司衙门”。土司,名为“董卜韩胡宣慰使司”,又称穆坪土司。
据《宝兴县志》记载,明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,朝廷召土司进京,颁给敕印,赐授董卜韩胡宣慰使司,由土司世袭管理。董卜韩胡宣慰使司又称为穆坪土司,隶属五军都督府,司治所在地为今之穆坪镇。
王夭夭出生于康熙四十四年(1705年),是穆坪大头人目目之长女。头人,是指领头的人,多指部落或某些少数民族中的首领,职位仅次于土司。作为头人之女,王夭夭受到良好的教育。她自幼聪明伶俐,深受父母宠爱,从小跟着汉人“帘官”(师爷)学习,熟读经史,精通藏文和汉语。
十多岁时,王夭夭就已经是当地的大美女,更因才华而被人称赞。
雍正三年(1725),20岁的王夭夭迎来了她人生重要转折——嫁给穆坪董卜韩胡宣慰使(穆坪土司)坚参达结,成为“次妻”。
为何是“次妻”?
原来,坚参达结先娶小金土司汤鹏之女喇章为妻,但婚后无子。土司后继无人,那怎么行?综合各方因素,穆坪大头人目目之长女王夭夭成为最佳人选。
角色转变 相夫教子
成为土司之妻后,王夭夭的角色迅速转变。雍正五年(1727年)、雍正六年(1728年),相继生育二子,长子坚参囊康(又名甲勒参纳木喀),次子坚参德昌(又名甲勒参德侵)。
当时,王夭夭的丈夫坚参达结执掌穆坪土司,又兼摄政明正土司。
王夭夭成为土司次妻之时,正是穆坪土司日益强大之时。穆坪土司和明正土司两个治所,势力范围广,对周围的其他土司形成了一种威慑,清政府为之担忧。清政府为巩固其统治,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“在治屯守,而兼恩威”的安边之道,推行以夷制夷的政策,对叛军施以军威,而对归顺的有军功的则加功厚赏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,坚参达结听从王夭夭的建议,为了穆坪土司的自身利益,以归附朝廷为上策。于是在四夷复起、诸夷势力蠢蠢欲动的时候,穆坪土司恭顺态度,积极与清政府合作参加镇压叛乱的斗争。
从雍正四年(1726年)到雍正十年(1732),坚参达结先后四次奉旨率兵攻打凉山、普雄、雷波、瓦屋等地叛军,立下赫赫战功。
在丈夫连年的征战中,土司繁杂的政务和烦琐的家务,均由王夭夭一人承担,她将政务和家务都料理得井然有序。
朝廷为嘉奖坚参达结的战功和表彰王夭夭治理穆坪的功劳,特授坚参达结“振威将军”,奖王夭夭为“一品夫人”,从而稳住了日益强大的穆坪土司势力。
管理有方 厥功甚伟
雍正十一年(1733),坚参达结因连年征战,积劳成疾,不治而逝。
坚参达结和王夭夭的两个儿子尚幼,不能袭职。清朝廷命喇章(坚参达结正妻)辅佐坚参德昌(时年五岁),管理明正土司政务;王夭夭辅佐坚参囊康(时年六岁),管理穆坪土司政务。
20多岁的王夭夭“抚孤励志”,日间处理公务,夜晚伴子灯下就读,使长子坚参囊康文武兼备,通汉文,且习书法。
此间,王夭夭展示了自己强大的管理能力和军事能力。
乾隆十年(1746年),喇章病逝,坚参德昌承袭明正土司,但尚年少(时年十九岁),不能理事,清朝廷命王夭夭兼理其职。于是,王夭夭奔走于明正土司和穆坪土司之间,尽心尽力辅佐自己的两个儿子。这时,王夭夭实际上是集穆坪、明正两土司大权于一身。
在王夭夭治理下,穆坪土司越来越强大。
乾隆十三年(1749),大金土司沙罗奔结党谋叛,吏部尚书阿桂将军率军直捣金川。穆坪不仅是进军要道,而且是补给站。一时间,商旅、民夫云集穆坪。王夭夭发挥聪明才干和指挥能力,沉着对付复杂局面,使大军安然经过穆坪。同时完成军役任务,受到朝廷嘉奖。
在王夭夭执政期间,除政务、军事外,王夭夭还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。乾隆二十七年(1772年),王夭夭鼓励开展藏汉民族集市贸易,浙江、福建、陕西等地人前来贸易,不少四川内地人迁来穆坪定居,城内大小商号38家,为穆坪的经济、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乾隆三十八年(1773),68岁的王夭夭病逝于穆坪。
如今,在宝兴五龙还有她的墓地,墓前的镇墓神兽石马和石龟留存在宝兴县博物馆内。
本报记者 黄伟
审稿:程普 白雨锶
责任编辑:李洋
来源:北纬网 日期: 2020-09-26 08:50:36
编辑:李洋
北纬网 凯发k8官网登录vip的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: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(18980172300)律师
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yarbs#beiww.com(请将#替换为@) 举报电话:0835-2350262 17781610663
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-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